“花城广场现在无障碍环境越来越好了,路好走了、设施好用了,还能随时进行手语翻译,对我们很友好。”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工作“回头看”现场,坐在轮椅上的刘阿姨竖起了大拇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区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在共同验收后也一起为花城广场的无障碍环境升级工作“点赞”。
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2023年11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向天河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反映,“花城广场的无障碍设施指示不清,很多地方轮椅也过不去,可能会给残联人士出行造成不便。”
该院立即展开立案调查,多次联合无障碍环境督导队专家对花城广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全面体检”,发现广场的部分标识标牌、无障碍洗手间及出入口、母婴室、通行路径上的滤水箅子、台阶高差等设置不符合国家最新标准,同时无障碍社会服务“软件”也较为缺乏,不能完全满足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
该院随即打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组合拳。一方面,于2024年3月20日向行政机关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监督指导花城广场管理单位整改广场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就尚未纳入行政机关监管范围的“软件”问题,于2024年7月2日直接向花城广场管理单位“点对点”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该单位全面提升花城广场无障碍社会服务水平。

检察官协助群众体验无障碍低位服务台、辅助器具。
各单位同题共答,不仅优化了无障碍通行路径、全面升级无障碍硬件设施,并率先在全市使用最新升级的“一体式无障碍交流终端”,真正实现手语翻译员远程翻译及AI智能24小时在线翻译、多国语音文字转换等功能。在该院召开的“社会治理+公益诉讼双听证”会上,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参与社会治理的举措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