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湖北省建始县检察院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监督活动中,通过民事支持起诉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抓取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人”等字段,与法院民事立案数据对比碰撞后,筛选出了2条农民工讨薪的线索。经过人工核查后,检察官联系上了余某和他的工友。
2024年,余某和工友经人介绍,跟着包工头刘某某在湖北、江西等地从事铁塔安装工作。工程完工后,刘某某仅支付了部分工资,剩下工资一直未支付。眼看着就要开学,女儿的大学学费还没有着落,余某心急如焚。检察官前期了解情况后,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支持起诉职能,协助他们收集出勤表、聊天信息、转账记录等证据,耐心指导其核算具体工时和劳务费。碎片化的信息在检察官的梳理下,形成了清晰的证据链条。“农民工往往证据意识不强,诉讼能力不足,面对欠薪容易陷入‘不会诉、不敢诉’的困境。”承办检察官表示,部分弱势群体不了解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职能,通过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主动寻找欠薪线索,是为他们“撑腰”的关键一步。
依托综治中心资源优势,在固定证据的同时,检察官与县总工会调解员同步在县综治中心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不是故意拖着不给,我手里也没有钱……”由于没有拿到工程款,刘某某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对于尽快支付农民工工资,一开始刘某某表示无能为力。面对僵局,检察官和调解员一方面向刘某某释法说理,另一方面也耐心安抚着余某和工友的情绪。“刘总,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强制执行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检察官和调解员指出欠薪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讲述了工人们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引导刘某某换位思考。
经协商,综合考虑刘某某经济困难但有支付劳务报酬意愿,被欠薪的农民工同意刘某某通过分期支付的方式兑付所欠劳务报酬。最终,双方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刘某某承诺分两期支付拖欠余某和工友的工资,第一期于8月支付,第二期于今年年底付清。调解协议签了,如何确保不是“一纸空文”?建始县检察院和县总工会协助双方向法院申请对这份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这意味着,如果刘某某未按协议履行,他们无需再经历漫长的诉讼程序,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5年以来,建始县检察院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多领域联动、多资源整合优势,拓宽线索来源,立办追索劳务报酬支持起诉案6件,帮助农民工讨回欠薪1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