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网友约见面能去吗?”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的操场上,一群中学生围着一块“法治飞行棋”地毯跃跃欲试,学生们每掷一次骰子,就要回答一道法律题,检察官丁文成一边记录得分,一边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普法。在周村区检察院“法治游园会”的现场,学生们在欢笑声中,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法律知识。
据悉,2024年来,该院深入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探索“向前一步、同行一路、不枉一案、再帮一把”的“四个一”工作法,多层次、立体化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入选全市政法工作“十大民生实事”。
“向前一步”:把法治课变成“游戏攻略”
“以前上法治课,学生打瞌睡;现在搞活动,他们追着问下次啥时候上课。”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学校校长孙岳磊感慨道。变化的背后,是周村区检察院未检团队主动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普法,让法律知识“活”起来的“三招”。第一招就是城乡普法“一个都不能少”。在城区,十余所中小学的“法治运动会”场场爆满,学生们通过“宪法知识接力赛”“反诈迷宫闯关”等游戏,边玩边学;在乡村,周村区检察院建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乡村工作站”,寒暑假开设“法治研学营”,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法治研学的乐趣。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该团队打出第二招:“定制专属法治教育剧本”。给家长发布特别任务——检察官把家庭教育指南印成“亲子闯关卡”,要求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防性侵、防沉迷等任务。“以前总嫌孩子玩手机,现在才发现,自己也没做好榜样。”一位孩子父亲在参加完普法活动后反思。第三招是让检察文化“开口说法”。在周村检察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验地里,琳琅满目的帽子、扇子、书签、文化衫等文创产品整齐摆放,这是该院融合法治元素与儿童兴趣,打造的多款检察文创产品。孩子们在这里进行法治教育后可以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未检文创产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法治深入童心。
“同行一路”:迷途少年的“人生重启计划”
“今天都在忙些什么?别忘了下周心理课!”17岁的琦琦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轻微被附条件不起诉,如今他已是某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他的手机里一直存着这条特殊的短信。发送短信的人是他的“专属导师团”——周村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为了精准帮助涉案未成年人,该院积极协调各单位组建“检察官+司法社工+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帮教团队,邀请山东省人大代表、齐鲁最美教师张红岗也加入其中,“量身定制”帮教方案,目前已开展跟踪帮教39人次,帮助7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3名未成年人成功考入大学。
家庭教育也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一环。该院积极与区关工委、区妇联签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监管缺失情况,制发“督促监护令”36份,并建立跟踪帮教“一对一”制度,定期对本人和监护人进行电话回访、实地走访,指导监督“甩手”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截至目前,这些“归航少年”的再犯罪率保持为零。
“不枉一案”:司法的温度与尺度
该院在办理低龄恶性犯罪案件上,秉承“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没有简单“一诉了之”,在办案的同时深入了解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心理健康等。
性侵、伤害、虐待未成年人罪犯被依法从重量刑,但对犯罪情节较轻、有悔改表现的未成年人,依法不起诉11人,附条件不起诉15人。
“再帮一把”:守护没有“尽头”
在办理一起案件过程中,该院发现涉案未成年人存在从学校周边商铺购买香烟的情况。针对这一线索,检察机关迅速展开调查,确认部分校园周边小卖部存在违法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问题。为此,检察院依法向烟草专卖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校园周边烟草销售专项整治。
该院发出检察建议后联合烟草、市场监管部门推出“红黄牌”制度;发现网络平台推送黄赌毒不良信息,启动“未成年人数字权益保护”专项行动……2022年以来,该院已累计制发17份涉未成年人保护的检察建议,涵盖校园安全、网络环境、文身治理等领域,推动建立“检察监督+行政履职+社会共治”的协同机制,促进跨部门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