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自动售水机看着方便,但谁知道水质到底合不合格?滤芯多久换一次?”这是不少居民面对自动制售水机时的共同疑问。看似便捷的“健康水站”,实则可能暗藏饮水安全隐患。近期,昆区人民检察院聚焦群众关心的“饮水安全”问题,立足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精准发力整治自动制售水机行业存在的问题,为群众喝上“放心水”筑牢司法屏障。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小区、社区里的自动制售水机因价格实惠、取水方便,成为不少家庭的“日常水源”。然而,检察机关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中发现,这一新兴业态背后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亟待监管部门的整改。
昆区人民检察院“益鸣昆都仑”办案团队通过对辖区内十余个小区、30余台自动制售水机开展专项排查,发现多处自动制售水设备普遍存在未按规定公示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出水水质检测报告,未定期公示自动制售水机清洁、维护巡查记录以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安全管理信息,导致消费者无法确认制水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且部分制售水机紧邻垃圾桶、下水道,机身布满污渍,周边地面青苔滋生,不符合卫生安全防护要求。
这些问题看似是“信息缺失”,实则直接威胁群众饮水安全。自动制售水机虽不是集中式供水单位,但属于直接提供饮用水的经营主体,其水质安全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必须依法规范管理。
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昆区人民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自动制售水机经营者负有公示资质信息、保障水质安全、维护设备卫生的法定义务,而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则肩负着监督管理职责。
为推动问题系统性解决,昆区人民检察院关向负有监管职责的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精准指出问题症结,提出三项整改要求:一是对辖区内的自动制售水机不公示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出水水质检测报告等问题予以查处;二是依法加大对辖区现制售水机的监管力度,做好相关普法工作;三是对辖区内制售水机建立详细监管档案,记录设备基本信息、经营者信息、监督检查情况等,以便实现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辖区内现有的252台自动制售水机、灌装售卖水机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建立信息底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约谈,组织经营者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建立现制现售水监管台账,实现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
“现在设备上贴上了卫生许可证和水质检测报告,连什么时候换了滤芯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打水也更安心了。”看到小区里的自动制售水机焕然一新,居民王阿姨满意地说。
近日,为持续跟进监督,昆区人民检察院“益鸣昆都仑”办案团队对辖区内的自动制售水机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监督,目前所有设备均按规定公示相关信息,维护记录实现“可追溯”,周边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此外,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动态巡查的长效监管机制,从源头防范风险。
饮用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昆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公益诉讼检察之力,监督保障每一滴水的安全,让“便捷水站”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放心水站”。